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张菁 张玺
为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课题研究,汇聚学界、业界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6月19日,由南开大学工会和社会学院主办,天津市产业工人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为“新时代·新劳动·新工人”,旨在助力锻造高素质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会上成立了天津市产业工人研究中心首批学术顾问和研究员队伍。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速升级的战略机遇,天津迫切需要建设一支庞大的、一流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课题研究。高质量队伍的建设需要高水平研究平台作为支撑,2024年11月,天津市总工会与南开大学合作成立天津市产业工人研究中心,依托南开大学社会学院运行,致力于打造落实深化“产改”意见、加强“产改”课题研究的创新实践平台。据介绍,研究中心一方面聚焦产业工人作为关键“人力资本”的技能提升与积累,另一方面关注其作为“新社会力量”的塑造与发展,将通过建立专业数据库、打造主题讲坛、开展课题研究、建设专业团队等举措,推动开展高水平研究工作。
为凝聚跨学科、跨领域资源和力量,会上举行了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和研究员聘任仪式,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顾问和研究员队伍正式组建。5名学术顾问分别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资深学者,将为研究中心的战略方向与重大课题提供学术指导。首批研究员队伍由25人组成,呈现多元化特点,成员包括高校学者、企业管理者、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以及国家级技能大师等。这支融合丰富学术资源与实践经验的复合型研究团队,将成为中心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的重要力量。
在学术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从跨学科、跨领域视角,围绕产业工人转型与社会治理、劳动过程变迁与技能形成、产教融合的实践与挑战、平台用工与新职业群体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共同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研究中心建设出谋划策。
天津市产业工人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王星表示,未来,中心将汇聚学界业界智慧、系统破解“产改”关键难题,促进学术研究与改革实践深度融合,为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提供学术支持,努力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可操作、可推广的改革方案。
实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